当前位置:首页>>园区教育新闻>>文章内容
常州大学:南信大于锦恩教授与常大教师分享“语言规划”的历史与智慧
发布时间:2016-06-27      访问次数:6619

622日下午,为了深入了解国家“十三五”语言战略与语言规划,鼓励、指导我校文史类教师立足江南文献资源选准研究方向,我校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常州大学(常州社科院)历史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应用研究基地共同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锦恩教授,为我校教师作了题为“民国时期传教士与中国语言规划——以注音字母推行为例”的学术讲座。

于锦恩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围绕其近期正在开展的“民国时期传教士与中国语言规划”专题,从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数据选择、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答问题的全景式、“解剖麻雀”式的深入讲解,为我校教师如何立足文献,通过发掘、辨析新文献,从文献表层逐步深入内层,并利用数据统计、比较等科学方法获得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而完成真正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于锦恩教授希望我校教师能够立足江南,充分利用江南人文历史文献丰富易得的优势,“通过对新材料的深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讲座前,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为于锦恩教授颁发了常州大学(常州社科院)历史所特聘研究员聘书。(通讯员/陈蕴琦  编辑/郁涛)

于锦恩教授博士师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先生,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民国文学研究院教授,教育部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语言战略》副主编。于锦恩教授长期致力于语言规划与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善于发掘文献、深耕文献,在民国海外华文传播,江苏籍文教人士、出版物对民国语言政策的影响,以及印刷术、传教士等对近代语言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曾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先后在《语言文字应用》、《语文研究》、《民国档案》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由中华书局为其出版的《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等专著获得了学界广泛好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