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教授彭旭明应常州大学自然与合成有机化学研究院邀请在我校文彰楼报告厅作题为《结构与键结:如何从原子构建物质》的专题讲座。石化学院、材料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
彭旭明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价键结构理论到材料构筑的生动描述将听众带入科学探究的殿堂,报告期间彭旭明从分子磁性导电性能测试、理论计算等方面介绍了团队在一维串形金属有机配位“彭龙”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对未来从单金属导线合成过渡到多金属导线构筑研究提出了展望;彭旭明还就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详尽解答,他强调已有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鼓励研究生在打好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此次讲座为常州自然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Changzhou Natural Research Lectures-001),报告会前,常州大学校长陈群会见了彭旭明教授,并探讨了进一步教育和科学研究合作的可能性。(通讯员/曹婧妤 编辑/郁涛)
彭旭明教授简介:
1970年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197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西北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1976年任职台湾大学化学系,1980年晋升教授。1983年任德国洪堡学者。彭旭明教授曾任职台湾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台湾大学副校长、中研院副院长,现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终身特聘教授。他在金属金属键构筑和认知,以及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做出了世界声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