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决赛在宁夏举行,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梁中柱、霍利伟同学以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该赛项的一等奖。
霍利伟和梁中柱分别是电气163班和电子161班的班长,其中霍利伟同学还担任电子协会的会长一职。备战比赛期间两个人不仅要忙着训练,还要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里的一些琐事,几乎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当记者问到他们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能坚持下来?他们说:“因为不甘平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行,所以我们要拼!”
他们告诉记者:初到工作室的时候,二人对于比赛的内容一窍不通,基础也是很差,而且数据恢复的相关资料在目前市面上更是微乎及微,需要一点一点的进行慢慢摸索。从最初的了解磁盘结构(FAT32、NTFS、EXFAT)找到指定文件,到分析文件内部结构如WORD、EXCE、JPG图片随着都是很困难的。随着知识点的慢慢累计增加,就必须要靠题目来巩固。数据恢复内容千变万化,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觉得做数据恢复题比做高中的数学大题还要绕人,尤其是在硬盘中搜索文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脑力。比赛时,做题快慢和选手平时训练的题目量成正比,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俩很刻苦,再艰难也不放弃。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际操作过程却总会遇到困难。开始练习维修主板时两人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一块主板的图纸就多达30多页,而且主板上的元器件密密麻麻,肉眼无法观察清楚,根本不能完全理解每块主板电路的原理,经过老师仔细分析每块电路板的原理以及维修技巧后,两人渐渐掌握维修主板的思路。
确定参加比赛之后,陈必群和李亮亮两位指导老师给他们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按照国赛标准,每天一小练,三天一模拟,五天一拉练,正常情况下学生都要在早上7点前到达实训室。除了吃饭,基本上都会看到他们训练的身影,晚上宿舍关门前他们才会回去,有时干脆直接睡在实训室,有时也会把工具带回宿舍继续钻研。训练期间李亮亮老师每隔几天就会拿来几十套的U盘、硬盘题目,因为题目硬盘容量太大,导致无法全部保留复制,就需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他们说:“每次有新题目两个人都格外激动,这意味着可能就要有新的知识点可以去学习了,即使是通宵也要把题目消化掉”。因为这样他们就能突破传统的知识点,学到更多方法。
霍利伟和梁中柱表示,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常信院的支持与老师的指导,以后想通过专转本来提升学历,继续深造,更高层次地提升自己。他们相信: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文/院大学生记者团 李晓萌)
相关图片:
(左二为霍利伟同学 左三位梁中柱同学)
(霍利伟同学在省赛比赛现场)